做灯笼、识月相,博萃德的金秋双节这样过
2023-09-28
中秋是团圆的日子,广州博萃德学校在今天迎来了社区欢聚的第一个中秋、国庆双节。学校文化书院和德育部门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提前与师生、家长一同欢庆佳节。
每逢中秋佳节,人们总会想起后裔与嫦娥的神话传说。七年级的几位学生在表演艺术总监Mr. Delano的指导下,利用短短几节课的时间,用新颖的“故事短剧”(Story Theatre)形式,排演了一部双语戏剧《后羿与嫦娥》。剧本改编自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在5分钟的表演中,同学们生动讲述了嫦娥和后羿是如何拯救老百姓,最终嫦娥飞上月宫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有着美丽动人的情节,更寓意着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和家庭团聚之情。
排练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这个故事更加了解中秋节习俗,更在表演技艺方面展现出了极大进步。作为博萃德校园内上演的首部迷你短剧,他们收获了全校师生经久不息的掌声和高度认可,并为本学年的表演艺术季呈现了圆满的开局。
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最早登上月宫的,还有兔子。兔与月的渊源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在各年级的中秋活动中,充斥着兔子与月亮的“纠缠”,学生对不同的中秋元素及其表现形式更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的理解。
1至3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毛毡、双面胶、笔等材料制作纸灯笼,并在定制卡片上为家人写下美好的节日祝福。
4至5年级的学生和老师一起学习非遗传拓的基本技巧,尝试在石板上拓印传统中秋节图案或词句,感受这项独特民族技艺的精髓。
6年级同学也在制作灯笼,不过与小学弟学妹不同,他们探索的是传统木制灯笼的制作技艺,并用LED灯来进行照明功能的呈现。他们将自然植物与电子元器件巧妙结合,尽显个性化创意和个人手艺。
7至8年级学生则是“有备而来”。他们提前复习了有关月相的知识,从月相图片中选出代表自己生日的月相,在许下心愿的同时,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和神奇之处,探索月亮的奥秘。
放学后的小型中秋游园会更是热闹非凡,家长们也积极参与了进来。
毛笔挥毫、灯谜竞猜、团扇绘制、投壶掷箭,精彩纷呈的互动让博萃德社区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
一曲《我和我的祖国》的快闪齐唱,更是提前为祖国74周岁生日之际献上了最美好的祝愿。
文化书院,是广州博萃德学校四大特色项目之一,致力于将中国优秀价值观及传统文化融入校园,通过参与社区强化学生身份认同感。让学生们在学习和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同时,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传统。此次活动是开学以来,文化书院引领大家举办的第一场文化活动,此后我们还将在不同年级中为大家呈现“文化盛宴”,不仅致力于渗透学生课堂,还将结合日常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沉浸式感受不同文化的机会。
文化是每个人身上独特的烙印,中国文化在数千年历史沉淀中不断焕发文明的光辉,广州博萃德学校作为一所扎根中国本土的学校,我们坚定相信,了解中国及认同中国文化的孩子能更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