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捏”出亚洲:博萃德地理课的创意画布
2024-04-18
走进博萃德七年级的课堂,同学们正拿出画笔、颜料和黏土制作自己的作品。
然而,这不是美术课,而是社会人文学科组杨老师一节别出心裁的绘图实践地理课。
围绕“亚洲的地形地势”这一主题,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制作立体的亚洲地形模型。
地形知识:解锁自然环境的奥秘
对照等高线地图和设色地图,学生将黏土捏成不同的高度和形状,以展示山脉、平原、河流等地貌,并涂上不同颜色。这一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化身为“制图师”,发挥着创造力,运用所学知识自定义图例,设定比例尺。
“地形地势”不仅是七年级地理学科的重点内容,更是开启学生了解区域自然环境特色大门的一把钥匙。
通过亲手制作三维模型,同学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深入探索各种地形对区域气候、水文、植被和动物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加深对亚洲地形地势的认识。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造力,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地理技能:从学术到生活的综合应用
地理是一门尤为强调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的学科。杨老师表示:“这节课的核心在于地图技能的培养,但在知识层面,我们会引导学生从二维地图中提取关键数据,此外,要求他们运用地图学技巧,将二维的等高线地图转化为立体的模型”。
精心设计这项活动时,杨老师有更深远的考虑:“我们大部分学生未来会希望进入国际学习路径,在IGCSE等国际课程的学习中,他们不仅需要扎实的学科知识来支撑自己文章里的观点,还需要具备绘制简图的能力,例如能够画出特定地貌的简图。因此,我们特意安排此类需动手实践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培养衔接高年级的地理技能,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使他们在以后的学术道路上更加游刃有余。”
地理也是一门很生活化的学科,渗透日常的方方面面,甚至能够帮助我们提升生活体验,比如更好地规划旅行路线、判断天气变化等。作为一位寓教于“行”的社会人文老师,杨老师鼓励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也经常分享自己跨越多个国家、地区旅行的见闻,提升课堂趣味性和拓展学生视野。
在博萃德,我们希望地理课能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地理思维、地理技能带入生活,从我们身处的周围环境出发了解世界各地,敬畏自然,包容不同的地域文化,成为未来走向世界、开拓世界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