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耐顿校友身上,我们看到了未来博萃德学子的百种可能
2024-07-06
“A happy school with personal integrity and service for others always in mind and where everyone would be given the chance to follow her own bent.”
秉持“To Follow One's Own Bent”(各施其才)的办学初心,英国博耐顿学校(简称“博耐顿”)在创校至今的百年里,为社会各领域培养了众多人才。在博耐顿的100周年纪念册中,收录了建校百年来最能体现其办学理念的100个最具代表性的博耐顿师生故事,向我们诠释这一理念在百年发展中持续焕发着强大力量,不断成就每个独一无二的个体。
这其中便有博萃德学校(中国)荣誉督学马贤慧女士(Ms. Jennifer Ma)。
去英国博耐顿学校那年,她只有11岁,那时的她害羞腼腆、文静内向。回忆这段影响了她人生轨迹的求学之路,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有三点:
-
戏剧重塑了她的性格,让她打开内心自我,建立自信,成为开朗活泼、享受舞台和表达的人;
-
学校丰富的拓展和实践活动让她大开眼界。参加独木舟七日之行、去苏格兰攀登高峰、去西班牙文化研学、组织义卖……种种经历都极大帮助了她提高独立性,并对身边的世界不断地有着新的认知;
对于孤身一人留学海外的她来说,学校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和成长指导十分关键。学校关注学生的个性与优势,并通过专业的大学申请和职业规划指导,鼓励大家追寻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马贤慧女士在博耐顿上学时期的照片
在博耐顿“全人教育”的滋养下,她一步步走向自信闪耀的自己,最终顺利考入“全球竞争最激烈的专业之一”——牛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专业,并以一级荣誉毕业。
在博耐顿求学的这段经历和收获也成为她终身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启发。
作为广州博萃德学校、周大福教育集团和英国博耐顿学校强强合作的重要纽带,马贤慧女士从零开始参与建设博萃德,包括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学空间的设计和教育资源的整合,旨在实现教育链接真实世界,塑造学生面向未来的素养。
“英国博耐顿学校的全人教育理念与我们的愿景相辅相成”,马贤慧女士说道。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她希望能将自己不远求学所获的成长体验带到粤港澳大湾区,她补充:“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是博耐顿教育实践中的核心关注点,这也是对我自己影响最深的经历,希望将其融入博萃德的校风建设和寄宿体系中;第二,英国博耐顿学校百年教育经验中,有着许多值得借鉴的教学和评估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博耐顿一直是一所注重创新的学校,艺术、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众多教育项目,均为我们践行‘面向未来的全人教育’理念提供了蓝本”。
在过去五年的筹校期间,马贤慧女士为广州博萃德学校与周大福教育集团、英国博耐顿学校之间的合作搭建起桥梁,在建设学校人文关怀体系、规划基石项目、教师招聘等各个方面提供了资源支持和经验指导,从零到一,为“面向未来的全人教育”夯实每一步基础。
马贤慧女士特意邀请了目前居住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博耐顿校友来访博萃德。三位校友代表更在现场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博耐顿的成长故事。
在学校鼓励追寻各自热爱、自由成长的氛围下,Ms. Kiki Wong在科学鉴证领域找到自己的人生追求;
Ms. Victoria Law至今记得当年校长曾引导她“求其上者取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的道理。她回忆在博耐顿求学时老师如何帮她坚定自己的个人优势领域,以及在这所寄宿学校的集体生活中如何逐步锻炼在集体生活与工作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Ms. Julia Lam感谢老师们给予学生不论是其在顺境还是逆境中持续不懈的启迪和鼓励。博耐顿老师的为人师表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深地影响着她的人生轨迹,伴随她在校学习、大学申请再到名校梦圆,令她始终保持着坦然与自信。
Ms. Clarice Hung在博耐顿鼓励提问的学习氛围下成长为一个好奇心十足的人。庞大的全球校友网络也让她在学业和职涯发展上得到了许多启发和建议。
从她们的故事中,我们看到四位个性截然不同的博耐顿毕业生,在全人教育的浸润下迈步各自热爱的领域。
她们勤思善悟、出类拔萃、勇敢坚毅、各从其志,仿佛让我们看到未来博萃德学子的成长轨迹,谱写各自人生的百种精彩可能。
马贤慧女士为母校的百年历史而骄傲,更对三方开创教育新可能充满期待:“博萃德的创立与发展是极具意义的,它不仅是一所培养人才的学校,其所在教育园区还将汇聚大量优质资源,借助先进的现代化设施设备,为这所学校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学生和家庭提供广泛的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和实践体验的机会。同时,博萃德也将扩大博耐顿在全球的校友网络,为两校学生带来更多的交流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