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从食物起源开始,寻找“零饥饿”解决方案

2024-12-31

我们每天所需的卡路里中,90%来自仅15种农作物;

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处于中度至重度“粮食无保障状态”;

而粮食有保障的地区,营养失衡的“隐形饥饿”也依然在你我身边存在;

“粮食短缺”并不仅发生在经济欠发达国家,全球许多地方都在经历食品成本上涨的危机……


简单的“食物”二字背后,是全球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复杂的课题,其中既有全球美食文化的风味人间,也有世界粮食危机下的生存百态。


微信图片_20250212132802

*“零饥饿”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二项,致力于在2030年前,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


本学期的博萃德“探究周”,延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探究思路,全校师生从许多“意想不到”的角度探索“食物”的一体多面,打开食品产业背后的大千世界,踏上实地探究的户外徒步之旅,积极推动“零饥饿”目标的实现。




整个探究周课程由博萃德教研团队与合作课程专家共同研发,突破了学科课本与传统课堂的界限,为每个年级的学生量身定制更适合他们发展阶段的学习体验。



从农场到餐桌的跨学科探索:

农业科技、食物营养与再利用


小学部的同学们从每天接触的食品出发,围绕粮食的种植、营养与利用开展了一系列探究,理解食物如何从农场走上餐桌。


关键探究问题

1-2年级:探究食物起源

你的食物来自哪里?


3-4年级:探寻食物营养

什么是健康的饮食?

怎样推广均衡饮食的观念?


5年级:食物的再利用

食物贮藏的历史与未来

如何处理剩余食物?



围绕食物展开的学习活动中,既包含了同学们科目中接触过的知识,更有农业科学、营养学和经济学等交叉学科和新学科的天地。真实世界问题从来不依赖于单一学科而存在,跨学科探索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DSC_8260

DSC_0184

* 探究火锅食材的多样来源,亲手制作火锅菜单,并分享自己最喜爱的食材的来源


DSC_0349

* 学习人类七大营养元素相关词汇,制作平衡膳食宝塔


DSC_8304

DSC_8335

* 走进学校厨房,看见每日三餐的制作过程;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学校餐厅的食物成本,思考食物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带着众多疑问和新知,小学部的同学们动身前往广州周边地区开展农业科技研学:亲手尝试播种,观察蜂箱结构,了解如何制作“堆肥”,一起收获番薯、甘蔗、土豆等食材,在柴火灶上烹饪一顿“自给自足”的午餐。


114A3445-opq3390957732

114A3755-opq3391191731

114A3883-opq3391306433

DSC00061-opq3390981460

DSC00274-opq3391378965


今天做饭的时候,我们会特别注意不要把都含有脂肪的食物放在一道菜里,而是考虑搭配含有较多脂肪和含有多种维生素的食材,比如我们班的竹笋炒五花肉和西红柿炒鸡蛋,就很健康。


—— 三年级 Emily G 


北回归线上,丹霞地貌中:

一次“新农事”与在地农业文明的体验


中学生的探究周的挑战全面升级。他们兵分两路,以博萃德社区“零饥饿”宣传大使的身份踏上2-3天的户外探究之旅。


DSC_9831

DSC_9988

DSC_5981

DSC_5711


其中一组学生来到地处北回归线的广州从化地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危机的背景下,同学们结合这里的生态特色、农耕传统与现代科技,围绕农作物种植、销售与供应链、农田到餐桌的流程、农业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从历史、地理、科技、文化、经济等多元视角理解“零饥饿”的内涵。


DSC_9214

* 出发之前,同学们通过先导课程了解全球粮食生产的背景和全球各色饮食文化


微信图片_20250213111547



* 在农业基地学习温带作物冬小麦的生长周期,亲手播种


微信图片_20250213111659

微信图片_20250213111723

* 无人机植保作业体验。思考科技赋能农业的同时,如何影响了农业就业和在地文化


另一组中学生则搭乘绿皮火车深入粤北乡村,在韶关丹霞山地区度过了三天两晚。在农业生产一线,他们以田野调查的方式了解山村特色,认识政府投资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思考当地农业实践和食品安全的关系。


DSC_7679

DSC_8029

微信图片_20250213111919


这也是许多同学人生中第一次背起三天的补给与徒步装备,跋涉6小时。刚开始看到日照丹霞地貌的兴奋,逐渐被体能消耗后的疲劳取代。山区温差让他们学会了在日落前提前扎好帐篷,燃起篝火,迎接温度下降后的夜晚。三天的独立生活对于许多同学的自我管理和规划能力也是一次充分锻炼,如何在精简行囊的同时确保自己有足够的食物,让“粮食供应与消耗”这样的宏观问题变得具体可感。一些同学也在徒步的过程中,小小地“感悟”了人生。


微信图片_20250213112114

DSCF4020



如果背包不是这么重,我觉得我还可以走得更轻松。其实徒步和人生和学习一样,学会给自己减轻负重,才能爬得更高。


—— Eric O 六年级



数十项成果凝结:

探究,思辨,行动


在整个探究周过程中,同学们的角色超越了学习者和研究者,成为了食品安全、膳食健康、“零饥饿”的传播者与行动者。在探究周的最后,他们针对每一个关键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去创作阶段性的“创意解决方案。”成果虽然略显生涩,但记录了远比成果本身更宝贵的学习过程。


微信图片_20250213144439

微信图片_20250213144443

* 农场规划方案


DSC_0320

* 思考与辩论:素食是否更健康?


微信图片_20250213144710

微信图片_20250213144714

* 设计健康餐盘海报,向大众传达健康膳食理念


微信图片_20250213144849

微信图片_20250213144852

* 在“市集”上“售卖”自己亲手收割的蔬菜


本周,同学们会在探究周成果展示上继续与其他同学和博萃德社区分享本次的学习收获。此外,中学部完成徒步挑战的学生还可以获得爱丁堡公爵青铜奖(Duke of Edinburgh Bronze Award)的认证学分,认可他们突破自我、迎接挑战的勇气,也鼓励他们未来关注现实问题,在大学申请的路上追求自己的热情。



探究周活动基本告一段落,但这只是我们探寻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开端。12月24日下午,联合国全球领导力与ESG发展中心战略合作发展主任 Jessie Wang 女士专程到访博萃德,了解了本次探究周的学习内容后,她和我们分享:


学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17个目标的意义,在于培养完整的学生,由关注弱势,自我满足到利他、回馈社会和回馈其他的人,这是培育全人素养的很好的评价体系。博萃德的探究周结合了实践,做得非常有特色。


这正是博萃德每学期进行“探究周”项目的初衷:让学生掌握探究学习能力和全人素养,去应对未来世界的未知问题,举一反三,解决问题,推动积极的改变,真正做到Be Future World Ready(博学善思,智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