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初中数学周:π 连接了世界无限可能

2025-03-31

在“π (Pi) Day(圆周率日)”的当周,博萃德初中部以“π连接世界无限可能”为主题举办了数学周活动。六至八年级的学生从π与起源、π与科技、π与视觉艺术、π与音乐这四个主题中任选其一开展探索,用创意与智慧展现了π的无限魅力。  


DSC_3436


在“π与起源”主题中,学生通过历史研究和数学实验,探索π的发现与发展历程,揭示了π在数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DSC_3467


在“π与科技”板块,学生运用编程和数学建模,向同学和老师展示了π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从人工智能、航天技术到数据加密,体现了π的相关研究在推动科技进步中的关键作用。  


DSC_5045

* 老师为数学周设计了π主题3D打印奖杯


“π与视觉艺术”主题活动则充满了创意与美感,学生通过绘画和书法,将π的无限不循环特性转化为视觉作品,展现了数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DSC_3299 拷贝

DSC_3303


而在“π与音乐”环节,π的数字序列化为音符,学生用小提琴演绎出独特的旋律,用听觉诠释π的韵律之美。  


DSC_5071

DSC_5088



这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深入理解了π的意义,还拓展了数学的跨学科可能性,激发学生对科技、艺术和音乐的多维度兴趣。每一位参与者都用独特的方式诠释了π的无限可能,展现了博萃德学子的创造力与探索精神。


学习花絮


你的作品研究了π的哪些起源故事?

我从古巴比伦的黏土板开始追溯,发现他们用 3+1/8 估算π,而古埃及《莱因德纸草书》里的算法更接近3.16。最震撼的是阿基米德用正96边形逼近π的方法——他居然在公元前就用上了“极限”思想,这完全是现代微积分的雏形!


微信图片_20250326164417


这段历史给什么启发?

原来数学不是“突然被发现”,而是人类用几千年一点点“雕刻”出来的。π就像一块被不同文明共同打磨的宝石。


微信图片_20250326164429


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 是如何克服和解决的?

最头疼的是原始资料矛盾。比如阿基米德到底用了几边形逼近π?希腊文献说是96边,但有的考古证据暗示他可能试过更多。还有π的符号起源,威廉·琼斯和欧拉的记载有时间差……我们对比了巴比伦黏土板和中国《九章算术》注释等不同文明的记录,用时间线梳理争议点,最后用互动时间轴网站展示不同说法,标注“存疑部分”,反而让作品更有学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