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手记:我们在英国博耐顿的10天
2025-03-17
秉承“全人教育”的共同理念,我们与英国博耐顿学校(以下简称博耐顿)成为紧密的合作伙伴。两校合作中最受家长和师生期待的学生交流项目于本学年正式启动。继2024年10月,四名博耐顿女生前来博萃德交流学习(点击阅读详情)后,2025年初,十名博萃德中学生在两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远赴英国开展10天的交流学习。
短短两周的时间里,他们浸润在异国文化与语言环境中,第一次接触了哲学、Netball(中文译作:篮网球)、Lacrosse(中文译作:棍网球)等学科和运动,探索中世纪英伦建筑,在课堂上自信分享中华文化,和“老朋友”与“新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翻开师生们写下的交流学习日记,生动的经历再次鲜活,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的回忆,“重温”这段英伦交流之旅。
*以下图文内容源自带队老师 Ms. Anna Liang 和 Mr. Farkhod Kuchkarov,以及前往英国交流学习的博萃德学生。文字经过编辑。
初遇百年学府:
历史与人文的交融
踏入博耐顿的校园,扑面而来的是厚重的历史气息:红砖外墙的古典建筑里,每一块砖,每一个景,每一栋楼仿佛都有特别的故事。走进校史馆,一张报纸广告记载了19世纪的一位庄园主以3000英镑售出这片土地的故事,后来这里被学校创始人在1924年买下,开启了博耐顿百年“全人教育”的篇章。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印记,让我们不禁更加好奇:一所一百多年的学校,会是什么模样?
课堂内外:
碰撞与成长的新奇瞬间
在博耐顿的课堂上,同学们沉浸在充满新鲜与挑战的学习氛围中。这里的学习强调主动探索与思辨:科学课上,还没开始讲解知识点,老师先抛出“盐的化学成分是什么?”的问题,鼓励学生即时思考;体育课上,他们尝试了Lacrosse这项古老的运动……
“老师会通过阐述案例,带领学生建立知识联系,帮助我们进行批判性思考,储备与理解知识,并形成个人观点。”
—— Shaun C, Grade 7
“今天的化学课上,老师用实验向我们展示了不同金属和水接触的反应,展示了金属的活跃程度,非常有趣!”
—— Kate J, Year 8
*同学们在交流学习期间写下的科学课笔记
初到陌生的环境,博萃德学生难掩紧张,但这里的老师和同学非常友善,充满鼓励的氛围让他们很快适应并迅速融入了全英文的学习环境。
*博萃德学生用略显紧张的英文和博耐顿同学介绍自己,并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中华文化
*和曾来博萃德交流的四位博耐顿伙伴“重聚”,交流学习感受
“作为一所女校里面仅有的四位男生之一,我来博耐顿之前其实觉得有点尴尬,但是这里的同学们对我们非常热情有礼,让我们感觉宾至如归,之前的紧张都一扫而光。”
—— Ryan W, Grade 7
文化浸润:
从语言提升到国际友谊
博耐顿闻名的“人文关怀”体系,在校园生活的种种细节中可见一斑。寄宿部的墙上有一个“宠物照片分享区”;集会上,师生一起讨论“想家的时候该怎么办”;在离别之际,博耐顿校长和老师们特别邀请我们共进下午茶……这些瞬间让我们感受到,真正的国际化不仅是语言流利,更是真诚理解、尊重差异和彼此支持的力量。
在寄宿楼里还发生了一个感人的瞬间。有一天晚上,博耐顿的同学们发现当天是Angel H的生日,他们自发聚在走廊,齐声唱起了生日歌。那一刻,不同语言与文化背景的隔阂,被纯粹的温暖融化。我想,这会是Angel非常难忘的一个生日。
“我的博耐顿伙伴是一个超级棒的女孩,不仅带我参加所有的课程活动,还为我准备了贴心的礼物。在我上课遇到困难时也总是很耐心地支持和帮助我。”
—— Rayna J, Year 8
最后一天的告别晚会上,同学们拥抱时红了眼眶。两周的交流学习成为了他们建立友谊和未来对话的又一个开始,也让他们不禁思考:深植在英国文化中的“礼仪”与“关怀”,原来可以为身边的人和自己带来这么多温暖与快乐。
交流学习的意义,也发生在课堂之外。我们一起参观始建于14世纪的波定古堡,在中世纪古镇莱伊的街道上品味英式热巧克力,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和国家美术馆欣赏世界名画……这些场景是生动的“文化和语言课堂”——哪怕是在商店为家人选购礼物,我也看到同学们与店员的英文交流日渐自信流畅。
10天的博耐顿学习之旅仿佛很快就结束了,我们载着许多收获、许多不舍、和更多期待踏上归途。在下学年和未来许多年,两校的学生交流项目会想必会有更多惊喜等待我们来“发现”。